首 页 部门概况 新闻资讯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气象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气象新闻
辽宁省气象局召开气象科技工作者座谈会
2020-09-23



9月17日,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邦中主持召开气象科技工作者座谈会,组织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领导班子和18位气象科技工作者代表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家座谈会讲话精神、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行交流座谈。副局长张彦平,科技预报处、人事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王邦中带领与会代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重要讲话,并指出本次座谈会既是学习重要讲话精神,也是听取与会代表对“十四五”气象科技创新规划的建议和意见。与会代表结合学习、工作实际,积极献言献策。

所长陈力强结合省部合作协议中“辽宁自然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辽宁乡村振兴气象保障工程”“美丽辽宁建设气象保障工程”以及沈阳大气所的三个优势领域,提出“三点加一面”的科研观测站网布局建设和“科研观测试验-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及应用-科研人才培养”链条式科研发展建议。

副所长李荣平从基础研究领域出发,提出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强调研究重点放在新方法、新理论、新概念和新领域,围绕东北亚天气气候机理研究、陆气通量交换机制研究、霾的机理研究等关键核心科研问题,掌握学科前沿动态、找到差距、提出假设,加强基础研究项目的培育。

副所长权维俊强调要突出“创新”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加大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注重“量”到“质”的飞跃、“点”到“系统”的能力提升,提出在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与农业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建设上要加强战略思考,做久久为功的部署。

在农业气象领域,张玉书研究员强调农业气象研究要继续依托农业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团队两个实体来发展。“十四五”期间重点补两个方面短板:一是面向需求,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农业气象观测站网;二是加强气候变暖对黑土地、农作物品质影响研究。纪瑞鹏研究员提出要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农业气象技术的数值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等方面的应用。米娜研究员结合刘雅鸣在2020年全国两会的讲话,提出在农业气象灾害防范技术、农业气象保险等方面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在生态气象领域,蔡福研究员围绕监测能力、生态气象理论方法、研究型业务支撑能力以及团队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协同观测-方法和理论研究-监测、评估、预警平台-研发团队”的学科发展构想。贾庆宇副研究员从高质量科研观测数据如何获取、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站网布局如何优化、数据如何规范存储、传输、共享和应用、如何加强外部合作、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工作人员如何激励等方面提出国家气候观象台、野外科学试验基地未来五年的发展建议。

在环境气象领域,王扬锋副研究员提出以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为牵引在源同化、参数化方案方面进一步完善环境气象模式研究,强化成果在业务单位的应用。李晓岚副研究员围绕霾生成机制提出在模式模拟方面引入城市冠层模型、在观测方面引进新的观测技术和手段。刘宁微研究员基于东北地区污染物特点,提出将臭氧和挥发性有机物纳入到常规污染物监测序列,并加强相关研究。

在数值预报领域,公颖副研究员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我省在数值天气预报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卡脖子”问题、业务服务需求,提出加强资料同化、模式物理过程研究。

李晓岚、公颖、刘宁微等青年科技工作者表示人才和成果的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建立不同的评价体系,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体现科研成果的价值、影响力、创新质量和业务贡献。

周德平研究员提出科技发展依赖于政策环境,科研管理要向科研服务转变,落实好“放管服”,要给予科技工作者足够的“水”(科技资源和制度支持)和“空气”(科研工作环境的自由度),强化良好科研政策环境建设,并加强政策执行的可持续性。

张彦平从弘扬科学家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融合发展、强化宣传等方面对“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求和期望。

王邦中要求科技与预报处、人事处梳理与会代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做好政策研究和解读,把资源搭建好、把平台搭建好,完善科研和人才管理。进一步强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积极思考、有效学习,特别是总书记提到的四个“需要”、四个“面向”、两个“更加”。要增强信心、鼓足干劲,肩负起我们的历史责任,加快气象科技创新,推进“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将科技创新与气象业务现代化充分融合发展,希望大家未来有更多的成就,有更新更大的成果。(作者:王颖  审核:刘文明  责任编辑:马东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