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部门概况 新闻资讯 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气象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气象科普
短时强降水预报:从“降水落区”到“小时雨强”
2020-05-21

刘鑫华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这几天强对流天气预报产品中的新变化:在描述短时强降水(小时雨量大于等于20毫米)落区之后,增加了短时强降水强度预报的相应内容。那么,这个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有哪些预报技术隐藏其后?其间又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和探索历程?让我们一起来探个究竟。

  降水预报,无疑是中央气象台对外发布的主要产品之一。然而2009年以前,在实际业务中并没有专门针对对流性降水的预报产品,降水落区预报给出的只能是一段时间(一般是6小时、12小时或24小时)之内的降水累积量。而实际上,夏季很多降雨是稳定性降水和对流性降水混合的,或者说是以对流性降水为主的,对流性降水往往在短时间内降水量很大,带来的影响也非常大,例如短时强降水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和城市内涝等灾害。

  20093,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成立后,首次制作了专门针对对流性降水的落区预报产品。5年来,短时强降水落区预报准确率逐年稳步提升,在汛期预报服务中发挥了很好的效益。然而,在实际业务操作中,一个新的问题摆到了预报员眼前:目前短时强降水预报仅预报小时雨量超过20毫米的对流性降水,没有再对短时强降水强度范围是多少给出预先评估和预报。而小时雨量的强度直接关系到其致灾的严重程度,且全国不同地区对小时雨量强度的承受能力也不同。如果能够对短时强降水的强度范围给出预报,各地在使用短时强降水落区预报时就会有更大的针对性。

  全球大尺度模式结果中没有小时雨量的预报结果,中尺度对流性降水模拟方面的自身局限性也使得小时雨量的预报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如强度和落区方面的偏差,这些都要求预报员在模式预报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手段进行订正。为此,针对短时强降水强度预报的需求,强天气预报中心开展了小时雨强的客观预报技术研发工作。

  在技术探索的同时,强天气预报中心也在调整预报服务的内容和形式。2013年汛期,强天气预报中心尝试在早间会商中,将小时雨强相关预测结果提供给首席预报员,作为早间天气会商的参考资料。2014年,短时强降水的强度预报结果成为早间供首席预报员参考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该项探索和尝试的推进,6月下旬,强对流天气预报中增加了短时强降水强度预报的相关内容,以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增加短时强降水强度预报,仅仅是该产品自对外发布以来,历次调整中的一次。这次增加也仅仅是一个初步尝试,短时强降水预报的远景目标是要达到分级预报,这也是强对流天气预报精细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发展进程不可阻挡。我们相信,强对流天气预报还会经历更多类似的新变化,而在每一次变化的背后,都会对应着强对流天气预报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

  作者简介:刘鑫华,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尺度气象学及大气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