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幻想长大后能拥有电影里的主角光环,能决胜千里,力挽狂澜。大学时,期待着毕业后可以像启明星一样耀眼,不负师恩,不负华年。工作后,发现自己只是庞大机器上的一颗不起眼的螺丝钉,按部就班,归于平凡。
工作的第一年到县局锻炼。那是一个坐落在山坡上、导航都找不到的台站。曾经的小伙伴有的在北上广打拼,有的已经开始创业。我自嘲,别人下海,我上山。
那时候变得不愿意刷朋友圈,因为总觉得自己的经历不如别人的高端,没有光鲜华丽的晚宴,也没有名山大川,有的只是院子里的观测场,院子外面的农田。元宵节一个人值班,窗外万家团聚,华灯璀璨,烟火绚烂,自己只有冷清的台站为伴。
“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伍”,我相信通过努力终将不再平凡。
一天晚上,乡镇自动站故障报警,我和同事胥哥立即出发维修。乡镇公路没有路灯,车顺着路两边的路标摸索着向前开。颠簸半个多小时,来到一个院子外面。胥哥去搬工具,我去敲门。“里面没人,咱翻墙进去”,他说完,身子微躬,助跑,蹬墙,借力一跃,双手攀上墙头,顺势支起双臂,抬腿上墙,一气呵成,然后站起身沿着墙头向里走,看我心里一惊,提醒道“胥哥,慢点啊”,“嗨,没事儿,常走”胥哥稳稳走到里面,翻身跳进院里。我也爬上墙头,刚想站起身向前走的时候,看到下面一片漆黑,突然恍惚一下,赶紧蹲下来、闭上眼睛定了定神。听着咚咚的心跳,索性直接骑在了墙头上,双手撑着一点一点骑着挪进里面。
更换主板、确认数据恢复传输,任务完成。回到单位,看着我裤子后面蹭的土,胥哥调侃说:“学校里没教你怎么翻墙吧。”
那一年,黑天白天、晴天雨天修过了好多自动站,扛风杆、串电线、测试线路板,我掌握了很多学校里从未提及的技能。大家栉风沐雨,终于圆满完成了一年的自动站维护任务,“达标”两个字是一张洒满汗水的成绩单,但是并不觉得耀眼。
转眼,回到市气象台从事预报预警工作已四年多。
开始值班的第一个月,兴奋而不安,把预警标准看了一遍又一遍,把业务流程在脑海中反复推演。“803”特大暴雨那天我值班,前一天夜班同事忙了一夜,早上五点我提前去接班。每小时一发的雨情,从早上五点一直发到下午五点。应急启动,加密会商,滚动预报,各部门的电话接踵而至,感觉这时气象局成了整个城市的焦点。这场大暴雨多站突破历史极值,准确及时的预报预警和周到全面的气象服务让气象局有理由为自己点赞。没有鲜花掌声,有的只是退不掉的黑眼圈和渐退的发际线。
后来懂了,在这里要做的就是守一方风雨均安,轰轰烈烈只是自己的体验,而现实只有平凡。初春,我们埋下头去开始预报第一场透雨,紧张了整个汛期,抬起头时就已是秋收的季节,盼来了冬天的几场瑞雪,然后开始了新的一年。年末朋友圈洋溢着年终奖的喜悦,我只关心春节能不能回家过年。
有一次在回家的汽车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位农民大爷。知道我在气象局工作后大爷变得格外热情,他说“哪天开始种地就得看气象局的透雨预报”、“你们报准一场雨可以让我们省不少抽水浇地钱”、“朝阳十年九旱,下雨就是增产,下雨就是下钱”。听完,看着窗外的正在收获庄稼地,发现这才是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瞬时觉得自己已然风光无限,虽然依旧平凡。
以后,别人问我气象局都做什么,我说:“代民问苍天。”
我明白了荣耀不仅仅属于千钧一发时刻的力挽狂澜,也属于扎扎实实地坚守、润物无声的平凡。平凡里包含着日复一日地坚守、默默无闻的奉献。只有坚守住这份平凡,我们才能说我们为这份事业骄傲;只有珍重这份平凡,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只要平凡,终将不凡。